接受心理諮商其實並不丟臉,或許很多人只在電視裡看過相關的情節。
很多人甚至覺得去看心理師是丟臉的事、是難以啟齒的事,被人知道了,會被貼上標籤,投以異樣眼光。
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」透過了蛤蟆先生與心理師蒼鷺的對話,讓人產生了反思。
或許這本書不是那麼的好懂,需要耐心細細的咀嚼文字的味道。

【內容簡介】
心理諮商創舉
取材自英國童話《柳林中的風聲》完美結合心理學的經典之作
授權10個語言版本,自1997年起長銷20多年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只要我們的情緒真正獲得理解,就能有成長的機會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藉由蛤蟆先生和心理師的10次諮商,演繹心理諮商全過程,見證療癒與改變的發生。
讓我們與蛤蟆先生一起走趟心靈成長的旅程,探索憂鬱與自卑、軟弱、愛炫耀的個性究竟來源於何處,反思童年經歷的深刻影響,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,獨立、自信、充滿希望地生活。
「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,卻被父母變成青蛙。心理治療的目的,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。」——溝通分析創始人艾瑞克.伯恩(Eric Berne)
閱讀本書,將可深刻領略此句名言之妙,和蛤蟆先生一同經歷心理探險、重拾自我的洗禮。
這本老少咸宜、令人愉悅的作品,角色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《柳林中的風聲》,作者將心理治療過程運用在動物主角們身上: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,好友河鼠、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,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。蒼鷺運用溝通分析(Transactional Analysis)協助蛤蟆先生面對內在小孩和成人,學會分析自己的感覺,發展情緒智商。到了書末,他恢復了以前的開朗,展開全新的旅程。
故事中涵蓋憤怒、潛意識、自我審判、兒童的自我狀態、父母的自我狀態、成人的自我狀態,適應性兒童、挑剔型父母、共謀、情商等心理學理論。將心理知識巧妙融入故事情節,解析20多個心理學專業名詞、可說是展現心理諮商療程的標準範本。
推薦文摘錄
★ 願每位讀者都能透過這本書重新與自己的內在對話,找回自己真正的模樣。就像蛤蟆先生一樣,找回真正自己內在的力量,魔法就能綻放! ── 演員 姚愛寗
★這本書,來得正是時候,很適合正考慮去找心理師談談,但又充滿擔心、恐懼或疑惑的人閱讀。 ──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
★ 無論你正在考慮接受諮商、學習諮商、或自己正在從事心理相關的工作,我都非常推薦這本天才著作! ── 正向心理學專家 劉軒
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讀後心得
故事裡,朋友們河鼠、鼴鼠跟老獾強拉蛤蟆到心理師蒼鷺面前,蛤蟆非常地抗拒…
蒼鷺問他「誰才是我的當事人?你還是你朋友?」
蒼鷺總是從頭到尾都非常專心聽蛤蟆說話!
在那一個小時,他整個人全心全意投注在蛤蟆身上,其餘的一概不關心。
蒼鷺後來也說:「心理諮商向來是一個自發的過程,諮商師和當事人都必須出於自願。也就是說,只有當你是為自己而不是為了取悅朋友們才想諮商的時候,我們才能真正合作。」
沒錯!蒼鷺說的是「合作」,接下來的諮詢蛤蟆都必順積極參與。
原來心理師不是告知他該如何做,而是需要靠自己,就如同「裝睡的人叫不醒」自己不願面對旁人怎麼說都是無用的。
心理諮商不是速效藥,心理諮商師也不是神醫。
真正能帶我們擺脫痛苦和鬱悶的人,是我們自己。
「憤怒」的感受
蛤蟆生先生氣極了,在憤怒後卻有了更強烈的感受,也更進一步的認識自己。
即使過程中你覺得自己被指責、被拋棄或是很生氣,都別隱藏你的情緒…
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,去理解這些情緒產生的原因,當我們面對完整的情緒,才是一個完整的人。
自我狀態
蒼鷺先生帶領了蛤蟆認識「三種自我狀態」:兒童的自我狀態、父母的自我狀態、成人的自我狀態。
嬰幼兒隨著本能表現出了基本的情緒,喜、怒、哀、樂,構成了自然型兒童。然而稍微長大些懂得察言觀色了,隨著環境表現出應對的情況,也自然的塑造了日後的人格,也就構成了適應型兒童。
父母的自我狀態
挑剔型父母(Critical Parents)、養育型父母(Nurture Parents)
我們在父母身上學到了所有,並影響著日後我們的所有三觀與好壞、對錯的評斷。
蛤蟆先生是個富二代獨子,但父親的嚴格與母親的懦弱(只順從父親,我視為懦弱),其實蛤蟆先生並沒有享受到被溺愛的感受,父親給予的是嚴厲與批評、指責,老灌的存在就像是從前的父親,小時候常因父親冰冷的言語而感到受傷,也覺得自己就是不夠好,所以不得父親的歡心。原來蛤蟆挑剔的對象是他自己。
成人的自我狀態
我們能夠以理性,不帶情緒化的方式,處理當下的情況。
不被任何羈絆,以自己的知識、技能,決定最後的行動,就是成人的自我狀態。
這3個自我狀態,缺一不可,因為有了過去的經歷累積成就了現今的自我。
別贏了遊戲,卻輸了自己
我好,別人好 – 相信自己,也相信別人
我好,別人不好 – 自己就是最好的,別人都不好。
我不好,別人好 – 對自己評價低,總認為別人比自己好。
我不好,別人不好 – 討厭自己,也對周遭懷有敵意。
書中許多心理專用名詞,或許不是那麼的好懂,但蛤蟆先生透過心理諮商更是認識了自己,也與身邊的人相處起來更為融洽。
蒼鷺對蛤蟆先生說:「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有能力改變的,否則我也不會做這一行。」
而我也相信:「每個人都能夠透過更為覺察、理解與接納自己,帶來對自己的慈悲與寬容,然後能夠有自己更為喜歡與快樂的人生。」
閱讀不是件浪費時間的事,真正浪費的是你只是無腦閱讀,看過每個敘述文字就以為自己讀了一本本的書,然而若是無法反思或思考,那就會像吃完東西無法消化一樣,你可以嘗試對文中的觀點進行分析和評價,加上自己的看法,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,還能夠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,從而運用在生活裡
延伸閱讀
近期的閱讀心得
82年生的金智英 讀後心得
從前有個笨小孩:輸在起跑線的逆轉人生 讀後心得
老公跟你想的不一樣 讀後心得
親愛的老婆-珍珠婚紀念版 讀後心得

尋找超便宜二手書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