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金門景點】金門鎮總兵署(浯江新莊) 走進三級古蹟四合院,感受百年將軍府邸的威嚴與細膩

來到金門,才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。
那天,我們吃完早餐後,沿著後浦小鎮悠閒地散步,第一站便來到了金門鎮總兵署(浯江新莊)
如果你想深度了解這座古蹟的故事,真心建議一定要參加館方提供的定時解說服務,因為很多細節與歷史背景,只有透過導覽員的講解才能完整感受。

金門旅行的驚喜篇章

金門鎮總兵署的歷史與地位

金門鎮總兵署位於金城鎮北門里浯江街,前身是明代許獬的「叢青軒」。清代時被改建為金門鎮總兵的辦公與居住場所,承載了金門的軍事指揮重任。
這裡不僅見證了金門的軍政歷史,也曾作為金門縣政府等機關的辦公地。1991 年 11 月 23 日被列為三級古蹟,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後改為「金門縣縣定古蹟」。

如今,它搖身一變成為一座歷史博物館,對外開放,讓遊客在建築的每一磚每一瓦中,觸摸過往的風華。

金門鎮總兵署(浯江新莊)

  • 電話:08-2371717
  • 地址:金門縣金城鎮北門里浯江街53號
  • 開放時間:0900-2200
  • 解說服務時間
    • (早) :9:10、10:10、11:10
    • (中) :13:30、14:30、15:30、16:30
    • (晚) :17:30、19:00、20:00、21:00 

💡 小提醒:晚上的導覽尤其推薦!
配合後浦小鎮的夜遊行程(每晚 19:30 開始),更能感受歷史氛圍。

建築格局:四進兩廊式的四合院

金門鎮總兵署採用四進兩廊式四合院設計,中軸線上依次是儀門、正堂、暖閣與內署,兩側分布著官廳、書房、倉庫與生活空間。

  • 正堂:總兵議事、接見賓客的核心空間
  • 西室:存放文書的地方
  • 東室:貯餉庫,用來保管軍餉
  • 將裨官廳:副將與幕僚的辦公區
  • 吏、戶、禮、兵、刑、工房:類似現代各部門的辦公室
  • 土地祠與旗廳:象徵軍隊的庇護與權威
  • 轅門與防汛廳:軍事防禦的象徵

走在紅磚鋪成的院落裡,可以想像當年總兵官出入時的莊嚴畫面,那股威嚴感,連空氣都帶著沉穩。

總兵署模型

館藏亮點:橄欖核舟的極致工藝

雕橄欖核舟(底刻「後赤壁賦」全文)

想看完整 =》雕橄欖核舟(底刻「後赤壁賦」全文)

清 西元1644-1911 陳祖章
雕橄欖核舟(底刻「後赤壁賦」全文)

來自廣東,於雍正時期已進入造辦處的陳祖章,在乾隆二年(1737),依照橄欖核天然的外形,將一個果核雕琢成一艘小船,船上乘載八人,每一位人物的動態、表情各有不同。最特別的是,船底刻蘇軾的〈後赤壁賦〉全文,三百餘字,細密井然,堪稱鬼斧神工。

其中最令我驚嘆的是館內展示的雕橄欖核舟(底刻〈後赤壁賦〉全文)
雖然這裡展示的是複製品,但仍能感受到古代工藝的精湛。

  • 材質:橄欖核
  • 尺寸:縱 1.4 公分 × 橫 3.4 公分 × 高 1.6 公分
  • 特色:雕刻出一艘小船,上有八人,每人姿態、神情各異;船底還刻滿蘇軾的〈後赤壁賦〉全文,300 多字細膩可見。

第一次看到時,我忍不住笑著想:「古人也太有才了,這麼小的東西都能雕得如此傳神。」

互動展與歷史體驗

總兵署不只是靜態展示,館內還有一些互動小遊戲,讓遊客在玩樂中學習歷史:

  • 配對古代官職與職責
  • 體驗古代的兵器操作方式
  • 模擬古人使用「腰牌」出入與調兵的情境

尤其那一排腰牌展示區,讓我瞬間聯想到古裝劇裡的大人們腰間垂掛的令牌,原來實物長這樣!

歷任金門總兵官

古裝戲中,大官們都有屬於自己的腰牌,代表身份、代表權勢
想要出城使用腰牌,想要調度兵力使用腰牌 ~ 現場看到還是蠻有fu的

古兵器與戰爭文化

館內還收藏了多種古代兵器、戰衣與軍旗,並附有製造圖解
每一件兵器背後都有戰術與設計巧思,從簡單的長矛到精緻的火銃,都是古代軍事智慧的縮影。

後院的走道,電視裡大院人家的後院 ~

後院與百年木棉樹

金門鎮總兵署的木棉樹

走到後院,氛圍立刻安靜下來。這裡有一棵百年以上的木棉古樹,每年 2–4 月花期時,紅豔的花朵會點亮整個院落。
雖然我們造訪時是 12 月,沒有花海可賞,但依然在這片靜謐中拍了許多喜歡的照片。

金門總兵署

事後整理照片、查資料時才發現,館內其實還有許多我們當天沒逛到的區域,甚至有蠟像展示區。
可見如果當時有參加定時導覽,應該能獲得更完整的參觀體驗。

不過旅行的魅力就在於不必每一刻都完美,偶爾留下一點遺憾,反而成了下次再訪的理由。

旅遊為你帶來的是什麼? 我想旅遊為我帶來了世界 帶來了人生 ~

金門怎麼玩

Hi 留個言吧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